
本會發表「國際教育新思維—在地國際化與藍海教育展」研究論文,作者為傅慧雯秘書長、劉慶仁理事長及洪志衛執行長,本文收錄於「後疫情時代下的國際教育:無國界教育的跨越與另類可能性」專書。
論文名稱:國際教育新思維—在地國際化與藍海教育展
作 者:傅慧雯秘書長、劉慶仁理事長及洪志衛執行長
文章摘要
自2019年爆發以來,新冠疫情席捲全球,對國際教育交流和學生國際移動造成了中斷或延遲。雖然疫情對國際教育產生了重大打擊,但也催生了許多創新方法,提供協會舉辦「藍海教育展」的契機,即利用運用數位科技打破傳統的國際招生機制,吸引優秀的外國學生來臺就讀,並與本地學生進行互動,實踐「在地國際化」的理念。
本文介紹了「在地國際化」的概念、起源、指標和特點,並綜合了我國學者對「在地國際化」的看法。此外,亦介紹了藍海教育展的起源和實施方式,包括如何利用線上教育展突破傳統教育展的限制,以及藍海教育展的創新思維、執行方式和特色,並分享了藍海教育展的重要成果。最後,提出了關於創新的國際招生宣傳方式和實踐「在地國際化」的建議。
相關連結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57190
專書內容簡介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讓我們見證了U. Beck等人所謂的風險世界社會。全球連結帶來疫情複雜性與時空影響性的擴大,以及疫後未來的未知性,而資訊與傳播科技降低了這波疫情所致之阻隔所帶來的衝擊。我們期待透過國際教育培養未來公民能夠從鉅觀的系統觀點看見各國的相互連動與系統中各種因素的交織;此外,也培養其跨文化理解與溝通。
本書作者群涵蓋學者、實務工作者與研究生,服務領域跨幼兒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與高等教育,開展的是理論與實務的對話與合作。收錄的文章範圍因此涵蓋幼兒到高等教育階段的國際教育主題,主題涵蓋國際經驗以及我國教育體制與國際接軌(如IB國際文憑認證學校、雙聯學制)的教育議題、以整體學校國際化為主的議題、以國際交流為主的國際教育類型、以課程建構的國際教育。
主編簡介
洪雯柔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國際文教與比較教育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研發組組長
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課程與教學》季刊(TSSCI)輪值主編
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第38~40屆理事
《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編輯委員
目錄
1 後疫情時代幼兒國際教育發展趨勢
2 國際教育與文化交流的跨界實踐——以嘉義市精忠國民小學為例
3 後疫情時代海外學生來臺對中小學國際教育之影響及因應策略探究
4 國中英語探究與實作的實踐——以國際教育跨國專案為例
5 新店高中「世界任我行」國際教育課程的發展與實施
6 區域整合的國際教育課程——以彰化縣四所高中職為例
7 國際教育在非山非市完全中學的推動歷程之研究——以臺中市新社高中為例
8 高中學校國際化的探究——以中區一所公立學校為例
9 高職僑生專班畢業生對於臺灣的認同感之研究
10 臺灣高中國際雙聯學程英語授課之個案研究——學生的觀點
11 國際教育新思維——在地國際化與藍海教育展
12 國際文憑(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課程「國際性」的建構與實踐
13 結語——邁向後設、反省性與永續的國際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