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刊登媒體:國語日報
- 刊登日期:2022/06/23
- 刊登網址:https://www.mdnkids.com/content.asp?sub=1&sn=7373
臺灣國際文教創新交流協會昨天公布「臺灣大學校院國際化現況調查」發現,近七成大學校院面臨國際事務人才不足的問題,近六成認為發展高教國際化的主要障礙是缺乏足夠經費預算,長期以來的障礙是單位橫向聯繫不佳。另外,經訪談發現,在疫情影響下,推動國際化業務看似縮減,但學生線上虛擬交換、邀請海外學者開設線上講座等數位化交流模式,卻成為趨勢。
該調查於今年一月採線上問卷進行,有效問卷共四百四十二份,主要調查國際化現況、組織與人員、新冠肺炎影響,藉此蒐集全國大學院校國際事務單位主管和人員的意見。
調查顯示,國際事務主管認為,大學國際化發展的外部障礙是缺乏足夠經費預算、政府政策限制,內部障礙是面臨單位橫向聯繫不佳;在組織與人員方面,則是高教國際化發展已有成果,但也遭遇國際事務人才不足的問題。國際事務工作者認為,職涯發展和薪資福利仍有改善空間;在新冠肺炎影響方面,疫情期間經費、招生能量均受影響。
駐印度代表處公使陳牧民說,各校推動國際化所面臨的問題,多數都是橫向聯繫合作困難、預算不足、人員異動頻繁,但校內是否有足夠英語課程提供國際生選修,才是根本;至於招收外籍生策略,主要還是靠獎學金,但學生畢業後能否留在臺灣企業實習、就業,會影響外籍生來臺就讀的意願。
陽明交通大學策略長程海東表示,國際事務組織的穩定性及人才發展有必要調整;經費不足方面,部分原因是政府補助款因政策方向改變,容易造成推動國際化缺乏傳承與一致性。
中山大學國際長郭志文指出,政府從二○○二年起就推動大學國際化發展,至今剛好二十年,除了零星報告外,並沒有系統化、持續性對整體高教國際化的研究調查,而這份研究可供教育部、各大學未來推動國際化的參考。